在某些人的價值排序中,幫助社會、造福人類,遠比積累財富重要多了。
」 華勒斯也在演講中重申了英國對烏克蘭的支持。不過因為天候不佳,計劃中在俄羅斯各地進行的軍機飛行表演遭到取消,包括77架飛機(象徵德國投降77週年)飛過紅場上空的空中閱兵。
」 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 俄羅斯勝利日的紅場閱兵儀式。「英國政府、全英國都與烏克蘭站在一起,支持他們勇敢地捍衛主權、領土完整以及和平繁榮的未來。」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:我們還會再贏一次 烏克蘭澤倫斯基也在勝利日發布影片,強調烏克蘭不會允許俄羅斯挪用二戰的勝利。普亭勝利日演講說了什麼? 普亭在演說中,稱北約對俄羅斯構成「明顯威脅」,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一直在準備「入侵我們的歷史土地」,包括在說俄語的頓巴斯地區和2014年被俄羅斯吞併的克里米亞:「他們正在跨越邊界,對我們造成不可接受的威脅......每天危險越來越大」,他並表示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是必要的,也是「正確的決定」。普亭強調,「我們的職責是保存對那些擊敗納粹主義的人的記憶,他們告訴我們必須向什麼保持警惕,以確保全球戰爭永遠不會重演。
5月9日是俄羅斯紀念二戰戰勝納粹德國的「勝利日」,俄羅斯總統普亭(Vladimir Putin)在莫斯科紅場的閱兵儀式上發表演說,提到西方讓他別無選擇只能入侵烏克蘭,他也激勵俄羅斯士兵「是為祖國而戰」。俄羅斯將1945年納粹德軍戰敗、投降書生效時間5月9日(歐洲時間為5月8日)訂為法定節日,每年都有盛大的慶祝活動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4500到8000人這個數字(見此篇文章),比較合乎病毒變種流感化、輕症化,跟台灣疫苗普及化的現狀。年齡 個案數 該年齡層個案佔所有個案比例 人口比例 0-9 24136 11.7% 8.3% 10+ 20730 10.1% 8.8% 20+ 41009 19.9% 12.9% 30+ 39851 19.3% 14.4% 40+ 33489 16.2% 16.3% 50+ 21813 10.6% 15.4% 60+ 16084 7.8% 13.5% 70+ 6253 3% 6.8% 80+ 2268 1.1% 3.1% 90+ 501 0.2% 0.6% 這代表以下幾件事: 去年60歲以上感染遠高於人口比率,極有可能就是去年中重症、死亡率偏高的問題所在。老實說,依照目前的狀況,至少要做到盡量居家上班、上課、室內人流控制、鼓勵企業一周兩次快篩熱衷政治活動,卻拙於實務的醫務領導者,將為未來的動亂跟無辜的人命埋下最大的伏筆。
3級付出的代價太大,恐怕對一些服務業來說,將會是壓垮駱駝最後的一綑大稻草。當醫療量能開始出現不足,再做什麼都會有點太遲,尤其是遇到指數型增長。
但是及早解封將帶來的,不只是社會經濟的影響,尤其旅遊餐飲服務,更代表了這個時代許多年輕人、中小型企業主一輩子的人生。現在社會沒有大亂,但是放言混亂社會的政治人物。這是一個很重大的訊息,因為大幅低估了未來可能面臨的死亡率跟中重症比率,目前中重症約死亡率的13倍(參見第一張圖,0.26/0.02%),中重症所需醫療量能的估算將出現嚴重的落差。以25%的人口總感染率來看(取紐西蘭、韓國平均做估算),照以上圖表資料估算的死亡人數約8000人(43*2*今年確診/總人口),確診死亡/確診總數將接近千分之1.3。
軟封城?先封八大?禁止餐廳內用?只進不出嗎?這類的發言柯市長少說點,免得丟盡了台大醫院的臉面。30歲以下,染疫/確診 60%(去年是15.7%),相對實際人口比率44.4%,高出三分之一倍。韓國是千分之1,紐西蘭是千分之0.76 ,老年人疫苗施打應該是最大關鍵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,指揮官陳時中經常提到今(2022)年此波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本土疫情中重症比率非常低,低於千分之5 ,死亡率更是萬分之2(參考下圖)。
也有人說台灣人遇到疫情會自動躲起來,不用再有何措施。要與病毒共存,最大的挑戰將是感染高峰的醫療量能,只要準備得宜,到最後的死亡人數將會趨近一個固定值。
這個成績其實是假象,因為相比於去(2021)年(見下圖),60歲以上染疫者佔確診總人數高於35%,30歲以下則是15.7%,跟今年的故事完全不同。年齡 個案數 該年齡層個案佔所有個案比例 人口比例 0-9 24136 11.7% 8.3% 10+ 20730 10.1% 8.8% 20+ 41009 19.9% 12.9% 30+ 39851 19.3% 14.4% 40+ 33489 16.2% 16.3% 50+ 21813 10.6% 15.4% 60+ 16084 7.8% 13.5% 70+ 6253 3% 6.8% 80+ 2268 1.1% 3.1% 90+ 501 0.2% 0.6% 這代表以下幾件事: 去年60歲以上感染遠高於人口比率,極有可能就是去年中重症、死亡率偏高的問題所在。
今年60歲以上的感染比率過低,是造成中重症率只有0.24%,死亡率0.02%的重大原因,另兩個原因則應該是疫苗的接種,與病毒變種Omicron的輕症化。這將進一步拉高確診的死亡率,跟進一步耽誤其它重症病患的救治。怎樣可以不超出醫療量能的負擔,不要造成因為確診重症過多,還有病情被疫情排擠的冤死者,這才是最大的重點。老實說,依照目前的狀況,至少要做到盡量居家上班、上課、室內人流控制、鼓勵企業一周兩次快篩。思緒單純、拙於算計的公衛專家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軟封城?這種沒有嚴格定義的新名詞,還是不要用,又不是網紅、名嘴。
屆時或許可以仿效日本,暫時性的緊急措施,但務必及時。假如目前的政策是與病毒共存,最終感染/確診的年齡比率,會接近真實人口比率,中重症跟死亡人數將是目前的2倍(各年齡層比率*目前各年齡層死亡率)。
這在公衛上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代表病毒進入社區的途徑不同,還有這一波老年族群的自我防衛做得很好。延伸閱讀 當台灣單日確診數破萬,澳洲新南威爾斯州可作為前車之鑑 5/8起居隔、輕症居家照護新制上路,7個QA一次看懂不同情境裡你該怎麼應對 確診藥師經驗分享:從快篩陽性到居家隔離的五大重點整理,如何低門檻照顧自己?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4500到8000人這個數字(見此篇文章),比較合乎病毒變種流感化、輕症化,跟台灣疫苗普及化的現狀不過,這次蕭茲訪日時與岸田文雄討論氫氣能源合作。看來德國企圖藉 「氣候槓桿吸引印度,加入西方的行列。柏林、東京與烏克蘭站同一陣線對抗莫斯科,以及不吭聲但在背後撐腰的北京,象徵德國對中國疏遠了一步。
不過,有些學者對這些投資洽商有些不同的聲音。根據《法國國際廣播電台》(RFI)報導,法國現在希望打造出「印度製造」。
透過德日合作,促進氫能發展,一定可以成功。德國希望藉由增進與印度的經貿關係,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的問題。
不過,因為新疆人權議題、香港自治問題、新冠肺炎、軍事威脅印太等,讓中德關係出現裂痕。烏克蘭危機爆發後,歐、美雖強烈譴責俄羅斯,加重經貿制裁與在各式國際場合打壓俄羅斯,唯獨並未立即停止購買天然氣與石油。
德國因2011年日本311地震暨福島核事件後決定棄核,使德國更加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發電。蕭茲表示:「德國與日本有很多相似處,透過兩國合作便能解決許多問題。首先,目前德國與日本兩國都希望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,也同意中國是印太地區的一大威脅。《法國國際廣播電台》(RFI)報導中指出法國《回聲報》(Les Échos)評論印度與德國簽署一項應在中期內,減少印度對俄羅斯石化燃料依賴的協議。
」 德國與日本都正朝向永續發展環保能源的方向,而雙方也都是貿易導向的國家。但是,印度一直以來都很抗拒表態反對俄羅斯,以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。
莫迪這趟歐洲行可說有一定程度的成功。莫迪歐洲行的最後一站為法國,並與剛成功連任的法國總統馬克宏(Emmanuel Macron)會晤並表達祝賀。
其次,德日雙邊的經貿關係也能讓兩國降低對中國經濟的依賴。蕭茲訪日共識與合作事項 這次蕭茲與日本討論有關印太和平的維護,以及支援烏克蘭、抗衡俄羅斯外,一項最重要的議題就是能源。